Mere

苦水玫瑰

    很早以前在某本书上看到,说自我批评某种意义上是一种逃避,一种“我已经自我谴责过自己所以我是个善于反思的人“的自我安慰,从而削弱了做出改变的原动力。

    所以我从那开始,就一直小心着自我审视和自我谴责之间的界限。但是过度的审视只会让自己再次跳入这样的圈套。我之前说过,因为反复压抑的各种渴觉和愿望,所以会去真正执行。确实是,但这种对于自己缺口的反复凝视产生焦虑感如果不坦诚面对自己,只会物极必反。而成大事者,最忌焦躁,最忌反复强化自己各方面都要突围这种理念,最忌将日日浅尝辄止和积少成多混为一谈。

    什么叫坦诚面对自己,我也不知道,我还没学会,但我现在隐约觉得,就是合理压制。

    当然你首先要找准面对的是怎样的自己,要自知。也许就像张天,我真的好喜欢她,身上的灵气、辨识度极高的嗓音和出众的律动感,但是她不自知啊,耳帝说:”她不知道自己擅长什么,也不知道观众想要什么,真的可惜。" 华晨宇知道,他开口唱《齐天》的时候,我觉得那样的神韵和当年我从头到尾追完13年快男亲眼看他夺冠时,那种自闭症患者的浸透力和神韵,一点没变。

    当然拓展自己也是人生必修课,就像他五年内做出很多尝试,哪怕很多尝试都是失败的。最后大吼“原来一无所有就是齐天大圣”时,镜头逐渐滑远,我似乎可以看见金箍棒冲破他的躯壳,然后像大圣回来一样盔甲加身,这是他的重生,也有凯旋意味。拓展本身就是一种追寻。

    那我呢,我觉得我不自知。我曾经毫不压制自己的性格,为所欲为,像野草一样乱长,甚至干了一些坏事,那是不面对自己。后来是本能嫌弃自己的性格,对于陌生人有时候抛来的话题,变成冷藏的死鱼。我究竟珍视自己什么?自我审视是不够的,要去看更多的样本,写无数篇这种不知所云的文章,才能知道。

     人的一辈子,就是自我和解吧。希望不要过度审视自己,也永远不要忘记这样凛冽的目光。

    引发上述感触的是林语堂的《论心灵》,其实和我所说的本质是完全不同的,但也有相通之处。他的意思是我们不应该压制自己的天性(动物特性),而去追求完全的真善美。在此提一提,以便以后有别样的思考。

    他说道人们与生俱来的动物特性(不仅仅是无法遏制的欲望,还有自相残杀,不止是表面意义的杀),很容易出现在动物寓言和讥讽文章里。但是“那善于批评的灵心是太浅陋、太冷酷了,要用这个灵心来思考是不能得益处的,智理也没多大用;只有那种合理的、有理性的精神,那种温暖的、朝气的、有情感的、直觉的思想,跟着同情混合起来,才不致使我们重复退化到我们祖先的典型。只有去把我们生命发展起来,和我们的本能调和着,我们才能得救。我们为培植我们的情感,比诸教育我们的思想更为重要。”


   

评论(1)

热度(8)